インバウンドでタイ人を集客! 事例多数で万全の用意 [PR]
ナムジャイブログ
ブログポータルサイト「ナムジャイ.CC」 › 幸福とドラマ › 生活百事達 › “詩”是不是衰微了?

2013年04月20日

“詩”是不是衰微了?

“詩”是不是衰微了?
網上看到很多文章說現在的詩“衰微”了,詩進入了低穀甚至被其它體裁“淹沒”的時期。之所以說詩衰微,有兩個“支撐”點:一是認為詩是在田園風光和士大夫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這兩樣東西已經式微了,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”?二是現在的抒情和議論的方式已經多元化,詩的表達方式讓它非常“阻隔”,在網絡文化直面人生的面前,詩很“不好使”。在這樣的時代,人也難以潛下心來。所以看“詩衰微”的人,先是未再見到象以前那樣明星耀眼的office furniture詩人,就像從前有一種華麗的聲音在空氣裏飄蕩,一下沒有了;再就是從“詩刊”的發行和詩的作者群態勢來看,詩“衰微”了!

寫這種文章的人,我瀏覽過他們的網頁,他們不寫詩,甚至公開表示“自己多年已經不看詩了,也沒關注過詩刊”。還有一個特點:就是這些人都是寫議論、時評的高手,網上走紅。

我們這個特殊的年代——打個比方,很象氣流劇烈動蕩的夏季,高處的冷熱氣流劇烈交匯,摩擦,就形成了冰雹,雷電,暴雨;呼嘯生風,砸下來很有力道。這種現象在其它季節沒有——感謝時代!這是時代給了我們這個“進化”,沒有哪個時代會產生這麼多的時評紅人,其被關注程度遠超過那些知名作家。純淨文學的被冷落絕不僅是影響了詩,很多大師直言:莫言如不是獲了諾獎,他的書一定被擺在書店的旮旯落滿灰塵,因為以前一直是這樣,只是獲諾獎後忽然改變了。

“詩刊”其實一直質量很好,作者群也很繁榮。對於時弊,詩的“匕首、燒夷彈”作用確實不如時評那樣普及,直接,易懂。時評的“崛起”,得益於網絡平臺帶來的開放,透明,還受國民浮躁和覬覦心理的影響,就像潛動的氣流,暗暗醞釀臺風。這是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,由長久禁錮走向突然開放,國民的內心世界(包括負面心理)也突然打開了,“敢想、敢說、敢做”了,時評是多麼合適的載體?不言而喻。如不承認這個,那麼我問:時評在獲得遠超過純淨文學關注度的同時,怎麼點擊量遠不如情色文化,廣告文化?這裏面有國民開禁後的負面心理。相比之下,純淨文學現在還能找的到嗎?詩更不用說!當然我應該承認,時評的iPad cases繁榮,還得益於許多學者文化的介入,他們把時評引向了科學化和前緣探索,已經超出了就事論事。還是那句話:感謝時代!這種時代氣候,以前是沒有的。但它沒有影響詩的齊頭並進,大家應該去看看“詩刊”,就像莫言未獲諾獎之前,他的好作品一直擺在那裏,只不過未被關注。

我要說的,就是當今的詩根本沒有沒落,寫的好的人很多。改革以前是文化沙漠,詩與小說、報告文學等能招人耳目,那是被“仰視”了,現在春風之下百花繁榮,詩其實還在原來的位置,只是一兩下找不見了,這是文化傳媒的進步。但詩的高品質和心靈敏銳至今仍無可替代。

有人說詩是田園文化、休閑文化的產物,長於抒情,拙於議論。在網上看到的大多是這樣,這也是休閑人群、小資人群的增多。詩在很多人那裏成了排遣靡情的東西,盡管那樣,很多人性的“真”在那裏砰然心動!詩是寫人性的,這種人性的真,直接映照出社會的真。詩不像時評那樣就事議事,但詩中的人性光芒更容易喚醒懵懂。“詩刊”編輯唐力說:“文學藝術上最先呼喚改革開放潮流的,應該說就是詩歌”,“詩人總是最先察覺到社會的變動”。如五四時期胡適、郭沫若、魯迅、徐志摩、聞一多、劉半農等大師在詩文化上的引領;文革後期“天安門事件”的詩篇對大眾的喚醒。我這裏只舉朦朧詩人顧城(下鄉知青)為例。那個年代是沒人敢寫時評的,但作為一個詩人,他用詩感受時代,觸動心靈。

一代人

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

我卻用它尋找光明

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

......

我希望

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

畫出笨拙的自由

畫出一只永遠不會

流淚的眼睛

.......

改革開放初期,許多人下海經商,南下,考文憑,走關系......很多人在迷惘今後去向。顧城用詩捕捉了這個時期的心靈。

小巷

小巷

又彎又長

沒有門

沒有窗

我拿把舊鑰匙

敲著厚厚的牆

那個時期人際關系和情感也變得不再單純甚至難以琢磨,這種“進化”在作者筆下感受獨特。

遠和近



一會看我

一會看雲

我覺得

你看我時很遠

你看雲時很近

詩沒有狂風暴雨,去直接抨擊誰,卻讓人的心靈柔軟地律動,明辨愛憎。對於時代文化的感知,它一點都不遲鈍,只是語言特殊——這樣的語言在很多人眼裏索然無味。詩在當今的“沒落”,一是符合金字塔原理,因為它是文化頂層的東西,覆蓋面不會很大,原先的一哄而上是盲從,就像最近搶購莫大師的書;二是國民在網絡平臺上找到了自己的文化“板塊”——那要比詩更加“誘人”。這種存在有它的合理性,起碼是特殊時代的合理性。但詩沒有衰微,它仍在漸變無聲地地影響我們,包括我們的語言方式、生活觀和價值觀......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生活百事達)の記事
馳騁之思想越界
馳騁之思想越界(2013-05-22 16:22)


Posted by girlfriend at 10:13│Comments(0)生活百事達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 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